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7-17 17:22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7967/2025-00018
- 生成日期
- 2025-07-17
- 公开日期
- 2025-07-17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效力状况
- 有效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4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国资系统坚定信心、顶压前行,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至去年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9569.5亿元,比上年增长8.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06亿元,利润总额103.9亿元,分别增长1.05%和6.09%。5家市属国企继续入围中国企业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位次较2023年有所提升。
一是在地发展作用发挥有力。投资拉动强力支撑,全年实施246个项目,完成投资914.47亿元,先后提请市国有企业重大投资审核会议审议并通过议事规则和10个重大投资项目,有力支撑全市发展大局和企业转型发展。央地合作协同发展,协调举办无锡国有企业合作发展大会,集中签约45个重大合作项目,合作金额370亿元,全面推动全市国企与各层级国有企业、知名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在“一老一小”、交通出行、水气保供、食材保障、国企物业、城市更新等方面充分履行国企社会使命和责任担当,受到市民群众广泛赞誉。
二是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精心谋划部署改革行动,制定出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119项改革任务和191条工作措施,专题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指导各市属企业、市(县)区建立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机构,形成“市级抓总、分工落实、上下贯通、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若干工作措施和市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层企业联系点制度,完善改革工作台账。至2024年底,国企改革主体任务完成87%,超过省定80%的年度目标,普瑞光电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受到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项督查组充分肯定。
三是国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深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研究市属国企布局新业态企业发展路径,完成市医疗健康集团工商注册,组建市能源集团并挂牌运营,指导能源集团开展业务布局。制定《提高市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指导交建集团完成股改,完成华光环能调整合理持股比例、国联证券发行股份收购民生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等一批重大股权变更事项。持续推进瘦身健体行动,印发进一步推动市属企业层级压缩治理和“两非两资”清理的实施方案,指导市属企业开展所出资企业管理层级、产权层级状况和“两非两资”企业情况排查,全年完成层级压缩治理16家,“两非两资”清理9家。
四是国资监管效能不断提升。突出监管重点,制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组织市属企业对20个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抽取2个混合所有制项目开展后评价。建立贸易业务企业清单管理制度,做好境外投资“双重论证”工作,建立健全境外债券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利用工作方案,开展产权管理业务综合检查和内控机制交叉检查,推行审计指导专员挂钩指导市属国企内审工作,完成国资监管在线系统一期项目建设。优化考核机制,调整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一利五率”作为统一考核内容,根据企业主营业务和承担功能,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比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实施分类考核,保持资产负债率压降考核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治行动,印发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深化“老大难”问题挂钩行动,通过举办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培训班、开展常态化案例督查等措施,督促市属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五是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专题“研学”、以案“促学”、以训“助学”、日常“融学”的“四学联动”,将学习教育成果融入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工作,全系统各级党组织累计举办读书班64场次,开展“三会一课”等形式的理论学习2900余次。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党建“提质增效”行动,组织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举办市属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完成2期共计240余名市属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持续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以“红润国资、连融共进”党建品牌为驱动,国企党建品牌矩阵进一步扩容,市属企业6个案例获评“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3部党员教育作品在全市观摩交流中获奖。加大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落实市委巡察整改,对10家市属企业选人用人情况全覆盖检查,一体推进审计、巡察整改和廉政风险建设,下发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知,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召开国资监管工作暨廉政警示教育会,邀请市纪委领导作廉政教育辅导,进一步压实国资系统各级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二、2025年国资国企重点工作安排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是谋划“十五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关键之年,全市国资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一)坚持创新与民生协同,在本地发展上多做贡献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对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科技投入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瞄准“卡脖子”领域和新场景应用,持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建设,加大科研人才队伍培养和激励,探索企业科研人员技术创新专项奖励新机制,鼓励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和促进科技成果在锡转化。
二是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全面落实国企在地发展督促引导机制,加大“补短板、增潜力、利长远、强动能”产业项目招引,各市属企业要按照“一链一策、因链施策”“一园一策、拉链建园”“一业一策、沿链突破”的工作路径和具体任务要求,围绕各市属企业在“465+X”产业中的方向定位,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在地项目招引。将按照清单化、节点化压茬推进的要求,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机制,强化载体项目招引建设日常监测和分析评估,重点在项目招引(以注册登记为准)和固定资产有效投入(以立项备案为准)两个维度推动形成实物量。
三是服务发展民生领域。把社会事业领域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场,充分发挥好医疗健康集团、体育集团、粮食集团、能源集团等一批民生领域国企的领头领跑作用。突出惠民利民,在养老助餐、国企物业管理等领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引导市属国企参与社会事业的产业化投资,发挥准公益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探索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的标准化和微盈利新模式,提高市属国企服务民生领域的贡献度。
(二)坚持监管与优化并重,在提升效能上当好表率
一是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调整。贯彻落实主业管理要求,督促市属企业加强子企业主业分类管理,制订实施相关决策程序,防范各级子企业产生无关多元、无序扩张等问题。探索研究国企承接全市重大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一核两极”的新格局,推动国企领衔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赛道,加强国企基金在地投资力度。
二是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将“1+9”监督体系与国资系统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融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之中。制定印发“1+3+N”制度体系,各地区、各市属企业在职责范围内细化制度安排,对不符合要求的存量事项要稳妥清理、增量要加强控制。
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以智能化穿透式监管为主线,持续完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逐步覆盖“全级次、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突出债务和生产经营风险,抓住化债政策窗口期,督促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降低负债率,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全面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健全风险隐患防控体系,严格企业借出资金及融资担保管理,加强市属企业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业务管理。通过市场机制、利用市场力量,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任务,做到既能有效服务大局,又能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引领与服务共进,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
一是提高国企党建创新赋能水平。高标准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市属国企党建品牌影响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大国资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年轻干部和专业领域干部培训,提升国资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一岗双责”,一体推进巡察审计整改。
二是强化考核导向作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按照“一企一策”要求,设定共性指标和个体指标,全面客观展现不同功能企业工作成绩和发展成效。各市属企业要为重点子企业找准对标对象,优化完善考核的对标管理,确保重点子企业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力争跑在行业前列。修订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资源资产盘活,深化国有资产清查利用,更大力度推进“两非两资”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减亏止血增效”,提升运营效益。
三是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全力做好在锡央省企的服务保障,推动市属企业和市(县)区携手联动发展,加强与央省企合作,争取央省企更多科研项目在锡攻关、更多科研成果在锡转化、更多产业项目在锡落地。全面启动“十五五”国资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设定企业五年发展目标,谋划新一批重大项目,持续强化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市国资委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全市国资系统和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